以STL运用的角度而言,空间配置器总是隐藏在一切组件的背后,但就STL 的实现角度而言,我们需要了解空间配置器,因为整个STL 的操作对象(所有数值,“value”语意)都存放在容器之内,而容器一定需要配置空间以置放数据。
一般而言,我们所习惯的C++ 内存配置操作和释放操作是这样的
1 | class Foo { ... }; |
其中new 运算包含两阶段操作:1. 调用 ::operator new 配置内存,2. 调用构造函数 Foo() 构造对象。 delete 运算也包含两个阶段:1. 调用析构函数 ~Foo() 将对象析构, 2. 调用 ::operator delete 释放内存。
STL 为了提高效率则把二者分开,对象的构造和析构由::construct() 和::destory() 完成,内存的配置则是由 std::alloc 完成。
先介绍构造和析构基本工具:construct() 和 destroy() 下载源码:http://www.sgi.com/tech/stl/download.html
1 | /*from stl source code v3.3 http://www.sgi.com/tech/stl/download.html |
placement new 允许你在一个已经分配好的内存中(栈或堆)构造一个新的对象,原型中 (void*) __p 实际上就是指向一个已经分配好的内存缓冲区的首地址。STL 借助C++中的 placement new 来提高效率,因为使用 new 操作符分配内存需要在堆中查找足够大的剩余空间,这个操作速度是很慢的,而且有可能出现无法分配内存的异常。借助 placement new 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构造对象都是在一个预先准备好了的内存缓冲区中进行,不需要查找内存,内存分配的时间是常数,而且不会出现在程序运行中途出现内存不足的异常。
上面的析构函数是接受一个指针,STL 另外提供一个版本用来析构两个迭代器所指范围内的所有对象。
1 | /*这里对比源码调整了顺序*/ |
上面可以看出,对于迭代器版本的destroy() 实际最后都落脚到了单一对象指针版本的 destroy()。那么为什么要绕一大圈呢?因为这里接受的参数是两个迭代器,目的就是将这两个迭代器范围内的所有对象都析构掉,如果范围很大,并且对象的析构函数都是无关紧要的,那么一次次的调用这些个无用的析构函数,势必会对效率产生大的影响,所以先利用VALUE(first) 获得迭代器所指对象的型别,再利用 __type_traits<_Tp> 判断该型别的析构函数是否无关痛痒,如果是则什么也不做,如果不是则循环逐个析构范围内的对象。
所以对象的构造实际是通过 placement new 完成的(缓存提前分配然后进行对象的分配);对象的析构则通过调用外在的析构函数(~_Tp())。注意的是,这里的析构只是析构对象,分配好的缓存并没有释放,所以可以反复利用缓存并给它分配对象。不打算再次使用这个缓存时,你可以delete 将其释放掉。
另外destroy() 第二版本还针对迭代器类型为 char* 和 wchar_t* 定义了特化版本
1 | inline void destroy(char*, char*) {} |
下面插图来源于《STL 源码剖析》,有利于从全局把握destroy()。
后面将陆续学习STL 内存的配置和释放。